第一批90后即将30岁:恐婚恐恋、不生娃、不长大,晚熟时代是喜是忧?
前段时间,微博话题 #第一批90后马上就30了# 登上了热搜。大家纷纷感慨,时光匆匆过,弹指一挥间,90后的自己没房、没车、没结婚、甚至没头发,怎么一眨眼就30了呢?
图片来源自微博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3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这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着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以及社交角色的多重身份叠加,理所应当是个独当一面的社会人。但比起热烈讨论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大多数90后对于“步入中年”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少实感。
图片来源自微博评论
搭上90后顺风车的鹿晗,明年刚好满30岁,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就说道:“30岁希望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责任感,我现在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
图片来源自微博
而鹿晗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对年龄的普遍认知。和父辈相比,已经到了做爸爸妈妈的年纪,出门却还固执地想要小朋友们喊自己哥哥姐姐。
每年的儿童节,一岁三百多个月大的90后们过得比00后还要声势浩大。
就连美妆和穿搭博主们也乐此不疲地在“少女感”和“少年感”上下足功夫。
图片来源自微博
二十几岁的90后们不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也不想长大,普遍缺乏“三十而立”的紧迫感。
图片来源自微博评论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人生大事的滞后上。
在很多90后的印象中,提到父母辈的婚姻,往往都是20出头便肩挑一家重担,上养父母,下育孩子,两相对比只觉得这样的“人生成就”堪称不可思议。
图片来源自微博评论
而在头条新闻发起的针对90后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受访者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超过80%表示自己还没有完成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人生大事”。
图片来源自微博
那么,在这个00后迈入大学校园,越来越多地占据大家目光的时代,到底是什么让90后的年轻人“不想长大”,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长大呢?
首先,90后对于年龄认知的年轻化来自于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学制的延长。放在过去,18岁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由孩子向成熟社会人的转化,但在今天,18岁对90后而言,只是大学生涯的开始。
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大学已经普及化,更多的人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提高竞争优势。根据研招网考研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都在飞速上涨。
图片来源自网络
很多人读完研究生步入社会,就已经25岁了。回首望去,只剩一句感慨:“原来青春期已过”。
图片来源自网络
站在人生的四分之一分界线上90后,此前面对的一直都是单一的“学生”身份,学校、家庭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90后的保护伞。
图片来源自网络
小时候热切期盼的长大,在迷茫中变得艰难起来,你是初入职场的萌新,耳边是家人的宽慰:“孩子还小,工作生活一步步来。” 我们也会下意识地接受这种观念,来自家庭和婚姻的压力似乎变得遥远了起来。这直接导致了社会整体年龄认知和社会运行节奏的改变,也让“没有长大,还是孩子”的认知延长到了青年阶段。
望着即将到来的三十岁大关,他们的内心也充满疑惑:明明自己的人生才刚开始啊!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其次,这部分心理的产生来自于这一代独生子女和父母关系的特殊性。一方面,毕业后的90后们大多保持着学生心理,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让这一代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照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麦克法兰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分析了英国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家庭作为主体的诸多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社会最基本单位从家庭变成了个人。当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面对社会,成为经济和法律意义上的主体。但在经济上,绝大多数的“90后”并没有实现金钱能力的独立,来自家境的支持使他们对于贫穷、职业和未来的理解与父辈们截然不同。“90后”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背后站的是一个个家庭。
知乎上就有这样一个提问:“90后怎样靠自己的努力不靠家里经济支持买房?” 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90后的普遍焦虑,有网友直接回复:“不靠父母太难了,现在这个社会单靠自己太难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此外,在现代社会,年轻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激情和创造力,年老则代表着社会脱节和淘汰,绝大多数90后的父母仍保持着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激情,年轻人身上的“拒绝长大”在他们这里集中表现为“不能变老”。
很多爸爸妈妈都感慨:“本以为培养到大学毕业就算大功告成,没想到孩子的结婚买房生子,自己花钱的地方远在后面。”
中国青年报指出:“部分年轻人买房可以掏空6个钱包,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也正是这种过度保护和物质上的宽松状态,令部分年轻人的心态停留在需要保护的“少年”状态。”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想长大”、“拒绝长大”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面对适时到来的“中年危机”,伴随着优渥生活一起到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高昂的房价、飙升的物价、人口爆炸的求职环境,“第一批90后”这个名词折射出的,是这一代人的焦虑,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于对婚恋关系及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婚恋关系上,90后更多地渴望享受独立的空间,比起更束缚的婚姻,更愿意享受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一时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成为了诸多90后摇旗呐喊的口号。
图片来源自微博
从90后推崇的俞飞鸿“结婚或单身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哪个舒服选哪个”的人生态度到越来越多人喊出“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主张,家长们愁白了头,难道婚姻真的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抵触的对象了吗?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其实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
90后创业者孙宇晨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有个“叛逆的主张“,就是30岁以前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因为向父母伸手要钱,意味着父母对你的控制。
图片来源自网络
和70后、80后相比起来,90后不再是集体主义者,而更加倾向于个人主义,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多的自我主张。但想要摆脱依赖,独当一面,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根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为9154元,远高于实际月薪6423元。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且一线城市仍然是高校毕业生最热衷的工作城市。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不说买房,对于在一线城市里打拼的90后而言,租房都是一种难言的奢侈。就数据而言,即便是达到了理想月薪水平,想要在一线城市立足尚且不算富裕,更别提要在这样的大城市里买房买车,结婚成家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90后“不愿将就”的物质生活水平。健身、旅行、下午茶缺一不可,对于他们来说,耗时耗力的约会恋爱带来的是赤裸裸的“消费降级”。
有调查数据显示,有逾三成的90后受访者表示自己是“月光族”,月盈余占月收入70%以上的比例仅有1.68%。
图片来源自网络
赚的少花的多,当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负担一起袭来的时候,这样的“自杀式消费”被定义为“及时行乐”。他们不再热衷于买房买车这样的高消费,更倾向于推迟结婚和生育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个人的喜好上。
图片来源自网络
由此,很多人认为90后已经进入“低欲望社会”,这是由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的生活状态,实际上也是对责任和现实压力的一种主动逃避。但实际上,90后的消费力不容小觑,他们对未来有梦想,对婚姻有期待,只是这一切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
大部分的中国青年都不会主动选择低欲望的生活,一是社会福利制度不允许,二是对宅生活无聊枯燥的恐惧。因此面对压力,他们的态度往往是一边自我调侃、疯狂吐槽,一边马不停蹄、努力工作。
当下选择不结婚不代表他们排斥婚姻、放弃婚姻,只是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婚姻:“一个人都生活地跌跌撞撞,我能照顾好家庭,能承担得了抚养孩子的重任吗?”
图片来源自网络
和日本社会非常相似的一点在于,从90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我意志的苏醒。作为中国进入财富时代的第一批中产阶层子弟,90后的成长伴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他们在思想上渴望摆脱父母师长们的拘束,面对传统的职业观和婚姻观也努力把握自主权。
父母眼中,立业、成家、生儿育女是人生必行的单行道,而在90后的眼中,社会价值正在走向多元化,三十不是“而立”,仅仅是人生无限可能的开端“而已”。从这一点上来看,父母给予的支持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可供选择的空间和自由。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一档关于“90后”职场观的节目当中,2.3万名90后参与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你找工作时最关心什么?” 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工作前景”,紧随其后是23%的人选择了兴趣爱好,仅有1%的人将“父母期待”放在了首要位置。也就是说,在今天90后的职场观中,自我选择和父母期待已经形成了分离的态势。
在这个时代,追求自我的观念正在影响更多的人,年龄更多是用来记录生命的长度,而不是用来限制生命的追求。毕竟人不是因为能做而去做,是因为想做而去做不是吗?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中国,属于不同年代的焦虑感和危机感是传递式的,70后怕80后垮了,80后担心90后崩了,但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方式,社会心态下共同选择的结果就是一个时代也没有垮,一个时代也没有崩,这不过是一场来自时代的、没有硝烟、也没有预谋的集体“反叛”。
他们带来了一些疑惑、一些思考、一些批判,还有一些自由,是进步还是迷思,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可能罢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违者必究。